阻燃面料性能对比:预氧丝、芳纶、混纺及其他类型面料详解

2025-08-29 14:48:24

在阻燃面料领域,不同材质的面料因原料特性、生产工艺不同,在阻燃性能、物理性能、适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。以下将对预氧丝面料、芳纶面料、预氧丝与芳纶混纺面料及其他常见阻燃面料进行详细对比:

一、预氧丝面料


原料特性
预氧丝是聚丙烯腈纤维经预氧化处理后的产物,分子结构为梯形,本身不燃,极限氧指数(LOI)≥40%。
阻燃性能
遇火不熔融、不滴落,仅发生炭化,能保持织物结构完整性,炭化后仍有一定强度。
物理性能
手感较硬,断裂强度较低(约 2-3cN/dtex),耐磨性较差,长期使用易起毛;耐高温性较好,可在 200-250℃环境下长期使用。
适用场景
主要用于临时阻燃防护,如森林防火服、应急救援毯等,不适合需要频繁活动或长期穿着的场景。
碳纤维,预氧丝,芳纶,PTFE,聚丙烯腈

二、芳纶面料


芳纶分为芳纶 1313(间位芳纶)和芳纶 1414(对位芳纶),两者性能略有差异:

原料特性
芳纶是芳香族聚酰胺纤维,分子链刚性强,LOI≥28%(芳纶 1313)或≥30%(芳纶 1414),均具有自熄性。
阻燃性能
遇火不熔融、不滴落,燃烧时仅缓慢炭化,芳纶 1414 的耐高温性更优(长期使用温度 200-260℃,短期可耐 500℃以上)。
物理性能
芳纶 1313:手感柔软,断裂强度约 4-5cN/dtex,耐磨性较好,耐化学腐蚀性强(耐酸、碱),但耐紫外性较差,长期暴露在阳光下易老化。
芳纶 1414:强度极高(断裂强度 18-20cN/dtex),是钢的 5 倍,耐冲击、耐磨性能优异,但手感较硬,价格昂贵。
适用场景
芳纶 1313:常用于工业阻燃服(如冶炼、化工)、消防服内衬等。
芳纶 1414:用于高端防护领域,如防弹衣、赛车服、高温过滤材料等。


碳纤维,预氧丝,芳纶,PTFE,聚丙烯腈

三、预氧丝与芳纶混纺面料


性能优势
通过混纺结合两者优点,弥补单一材质缺陷:
阻燃性:保留高 LOI(通常≥35%),兼具不熔融、不滴落特性,炭化稳定性优于纯预氧丝。
物理性能:改善纯预氧丝的硬挺感和耐磨性,提升纯芳纶的耐高温炭化后的强度;混纺比例不同性能不同(如预氧丝占比 30%-50% 时,手感和强度较均衡)。
成本:比纯芳纶面料成本低,比纯预氧丝更耐用。

适用场景
广泛用于中等强度的阻燃防护,如工业作业服、消防辅助服、实验室防护服等,兼顾防护性和实用性。
碳纤维,预氧丝,芳纶,PTFE,聚丙烯腈

四、其他常见阻燃面料


  1. 阻燃棉面料


    原料:纯棉经阻燃整理(如浸轧磷系、氮系阻燃剂)制成,LOI 约 28-30%。
    特点:手感柔软、吸湿透气,成本低,但阻燃性为 “后整理赋予”,经多次水洗后阻燃效果会下降;遇火会炭化,但可能有少量熔融滴落(取决于整理工艺)。
    适用场景:民用阻燃纺织品(如阻燃窗帘、床上用品)、低风险工业防护(如焊接辅助服)

  2. 腈氯纶面料


    原料:丙烯腈与氯乙烯共聚纤维,本身具有阻燃性(LOI≥28%),无需后整理。
    特点:手感接近普通化纤,耐磨性较好,价格适中,但耐高温性差(超过 150℃易软化),燃烧时会释放氯化氢气体。
    适用场景:室内装饰面料、儿童服装(需符合环保要求)等低危阻燃场景。

  3. 玄武岩纤维面料


    原料:天然玄武岩熔融拉丝制成,无机纤维,LOI≥60%,绝对不燃。
    特点:耐高温(长期使用温度 - 260 至 600℃),强度高、耐化学腐蚀,但手感极硬,柔韧性差,穿着舒适性低。
    适用场景:高温工业隔热材料(如窑炉防护服)、消防隔热层等极端环境。

  4. 聚酰亚胺(PI)面料


    原料:高性能聚合物纤维,LOI≥38%,长期使用温度 260-300℃,短期耐温达 500℃以上。
    特点:强度高、耐辐射、耐老化,但价格昂贵,柔韧性一般。
    适用场景:航空航天、核工业等高端高温防护领域。


五、综合对比表


碳纤维,预氧丝,芳纶,PTFE,聚丙烯腈

总结


  • 追求高性价比和基础阻燃:选择阻燃棉面料(低危场景)或预氧丝 / 芳纶混纺面料(中危场景)。
  • 注重长期耐用性和舒适性:优先芳纶 1313 面料(工业防护)。
  • 应对极端高温或高强度需求:选择芳纶 1414 或玄武岩纤维面料。
  • 临时应急或低成本需求:预氧丝面料更合适。


不同面料的选择需结合具体场景的温度、磨损强度、使用频率及成本预算综合判断。


网站首页
产品中心
工程案例
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