硬核黑科技扎堆! 回顾2025年上海工博会
2025-09-30 10:22:47
reso
9 月 27 日,为期 5 天的 2025 上海工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落下帷幕。30 万平方米展区里,3000 余家展商带来的超千项首发成果,22.4 万全球专业观众的驻足惊叹,都在印证一个事实:中国工业正在 “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” 的赛道上加速领跑。
一、AI 深度 “附体”:工业装备迈入 “会思考” 时代
本届工博会最震撼的突破,是人工智能从 “辅助工具” 升级为工业装备的 “核心大脑”,催生出一批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装备:
具身智能机器人颠覆生产逻辑
机床开启 “自动驾驶” 模式
上海交大智邦联合研发的智能体机床 μAI 全球首发,被称为 “工业界的自动驾驶”。用户仅需明确 “加工精度、刀具类型” 等需求,机床便能自主规划最优路径,将资深工程师 100 天的工艺编排工作量压缩 40% 至 60%,微米级控制精度堪比细胞构建。
无控制柜方案简化生产链路
倍福展示的 MX-System 无控制柜解决方案,通过模块化设计取消传统柜体,不仅节省 70% 安装空间,更将设备维护成本降低 30%,与 TwinCAT CoAgent 智能体形成 “硬件简化 + 软件智能” 的双重突破。
二、“刚柔并济”:大国重器与精细工艺同台竞技
展会用 “极致反差” 展现中国工业的全维度实力,从万吨负载到毫米级操作全覆盖:
重载机器人刷新全球纪录
柴孚机器人推出的 ALPHTIC™重载机器人,以 5000kg 腕部额定载荷成为全球负载最强工业机器人。现场轻松托起整辆汽车的演示,印证其在汽车制造、采矿等重型场景的核心价值,打破国产机器人重载能力瓶颈。
精密操作堪比 “人手倒茶”
中科新松的睿可 RICO 轮式人形机器人凭借双臂柔顺控制系统,精准完成抓取茶具、稳健倒茶的动作。融合 AI 视觉识别与动态避障技术,可适配仓储巡检、展馆服务等复杂人机协作场景,安全碰撞力控制在人体可承受范围。
加工设备演绎 “光速制造”
数控机床展区内,万瓦级激光切割设备实现 “切口光滑如镜”,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一气呵成多道复杂工序,全自动柔性生产线通过机械臂精准送料,将 “极精”“极智” 的成果转化为直观的生产效率提升。
三、绿色革命:从 “单点技术” 到 “全链零碳”
首次设立的绿色低碳展区,标志着中国工业减排从 “被动降耗” 转向 “主动构建生态”,多项成果填补全球空白:
农林废弃物变绿色燃料
上海电气的 “秸秆旅行” 展示区成为网红打卡点,通过纯氧加压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,将玉米秸秆转化为绿色甲醇。吉林洮南示范项目实现 “绿电制氢 + 生物质气化” 耦合,每年处理万吨农林废弃物,为航运业提供零碳燃料解决方案。
核电装上 “中国大脑”
中广核的 “和睦系统” 打破美日垄断,作为我国首个自主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,已应用于阳江、红沿河等核电项目。从操作系统到硬件制造 100% 自主可控,为清洁能源安全运行提供核心保障。
零碳园区实现 “五能协同”
临港新片区 “零碳湾” 沙盘展示全国首个 “水、电、油、气、氢” 一体化管控平台,实时调度 18MW 海上风机绿电,与宝武环科的钢渣再生生产线、云图智慧的液冷技术(PUE 1.049)形成 “能源生产 - 消费 - 循环” 闭环
四、生态重构:从 “展品展示” 到 “产业落地”
展会突破 “秀场属性”,通过制度创新与精准对接加速技术转化:
产需对接签约超 30 亿元
“工业母机 +” 专场活动发布 300 项供需清单,促成 80 余个合作项目,上海机床厂与宝钢股份等 12 家企业建立长期协同机制。西门子一口气签下 40 家合作企业,彰显国际技术与中国市场的深度绑定。 标准共建打破区域壁垒
启动 “长三角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一体化”,发布未来产业标准化报告,推动智能装备、低碳技术等领域形成统一技术规范,加速区域产业协同。
创新联合体凝聚合力
《上海市工业母机产业能力手册》发布同期,15 家龙头企业与高校成立创新联合体,将 120K 大丝束碳纤维、全栈自研系统等 “五极成果” 纳入产业化推进清单。